京喜防水,從90年代到今天,歷經近30年的發展。我們有著老一輩艱苦奮斗、樸實團結的文化基因,曾經我們憑著激情和沖勁做到了行業領先。拋卻過去的光環,時間來到2018年,這一年的關鍵詞是改變。對于總工辦而言,歷史賦予我們鼎故革新的責任,怎樣建造組織的筋骨?怎樣聚合力量、裂變成功、乘風破浪、C位出道?這是每一位團隊成員渴望得到答案的問題。
2018年3月,總工辦隨總部從大紅門正天興寫字樓搬遷至聯東U谷。我們有了獨立又寬敞的辦公室,大家都歡喜雀躍,期待著放開手腳往更高更好更強的天地里去。新京喜,新征程,意味著我們需要完成歷史蛻變,匯聚智慧,去蕪存菁,一個清晰的想法浮出水面,彼時的總工辦需要的是體系上的改變。
什么是體系上的改變?就是搭框架、建標準、順邏輯??偣まk要走專業化、職業化的道路,不打好基礎是肯定不行的,我們必須找到成功的底層邏輯,讓成功復制成功。帶著各位領導對總工辦的關懷和厚望,大家默默地鼓足干勁。
山不會走向你,那我就走向山。不露出軟肋,軟肋始終是破綻。工作中,我們發現文件管理的質量很低,這種做法只會讓體系熵増加劇,直至陷入混亂迷宮。究其原因,人少、事多、不專業,缺少系統化、標準化、規范化,是長期以來疲于應付造成的。當時組內還有質量與速度之爭,倘若對多快好省這種偽命題爭論不休,就變成了毫無意義的納什均衡,而忘了另一個維度:效率。研究引起低效的原因是什么?怎樣做事情更加高效?不是說花大量的時間去做繡花功夫,而是花一樣的時間甚至少花時間,做出更好的東西,達到質量與速度兩者平衡,甚至產生工作美學。高效的前提必然是基礎夠好,輔以科學的方法,速度才能提升,形成良性循環。什么意思呢?速度是可以后期訓練出來的,是方法模型,而質量是認知模型,它直接決定速度的增長是好是壞。
結硬寨,打呆仗。知曉了高效工作的本質,總工辦開啟了思維重構的痛苦實踐。不避小事、不畏難事,在以李海寶、柴棟、李猛等早期一批老員工的帶領下,總工辦開始建立基礎資料庫、數據庫,逐步建立規范并向全公司普及文件管理邏輯。建立、輸出、同化,經過將近一年多的堅持,以及后期技術力量的不斷壯大、整體素質的不斷提升,總工辦基本上完成了工作框架的搭建。
有了標準、建了數據,關鍵還在于怎么去普及標準、打通數據。而這些又是我們面臨的問題,你追求的這些價值,別人覺得有意義嗎?你有沒有這樣的影響力?所向披靡者,不乏其人。行穩致遠者,同志士也。一個企業要想長久發展,離不開團隊和員工的共同努力。這時候,在以孫媛總經理為首的領導班子的帶領下,公司開啟了長達一年多的外訓,全力打造公司人才系統,創造一種氛圍,凝聚人心,為大家搭臺,給大家上臺的機會,激發大家的自驅力和創造力,實現上下同欲、共同發展,建立一支同心同德、言行一致、職業化素養過硬的團隊。
從董事長到孫媛總經理的創業故事里汲取營養,從帶動一方經濟發展,到立志成為建筑的基因、實現人生價值的平臺,京喜一代代人不斷注入品牌力量。從山西到北京再到唐山,從篳路藍縷到反哺社會,當你了解了其中的故事,你才會明了“京喜是大家的京喜”的涵義。
戰略升級,人才配位,總工辦承諾的“四個出色”工作核心思想永遠不變,如今再次升級成四個字“再好一點”。人心齊,泰山移,總工辦的任何丁點成績都源自于集團各個部門各個崗位的坦誠協同、融慧改變??偣まk的兩條口訓,“客戶滿意是檢驗我們工作的唯一標準”、“永遠把昨天的優秀表現當成是今天的最低要求”,我們銘記在心,勿忘付諸實踐。
青山座座皆巍峨,壯心上下勇求索。讓自己變得更好,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。所以,我們應該躬身入局,不負自己、不負時代!再好一點!再好一點!